單位空間的個體數即為種群密度。種群密度的大小與生態環境條件關系密切,也與鼠類本身的生物學特性有關。因此種群密度具有種間差異和空間差異。在生物群落中,某一個種的危害程度取決于它的密度,密度高,危害大。
(一)鼠類種群動力
動物種群大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遷移三個種群動力所決定的。鼠類的出生率很高,一般全年均能繁殖,繁殖周期很短,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與之相適不斷向四周擴散。應,種群的死亡率也很高,壽命短,種群經常處于不穩定的狀態。種群的遷移主要表現為遷出,
1.出生率是指單位時間動物繁殖個體增長的百分數。繁殖強度稱為出生力。鼠類種群數量變動,取決于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出和遷入的數量。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對種群數量影響最大。出生率強,死亡率減少,種群數量增加。相反,出生率降低,死亡率高,則種群數量減少。
不同種的鼠類繁殖力有很大差異,地表活動的鼠類比終生棲居在地下的鼠類出生率高;非冬眠的鼠類比冬眠的鼠類出生率高。一種鼠類出生率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其本身的繁殖特點。如性成熟母鼠的妊娠率以及雄鼠的生殖狀況,動情期開始的遲早、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長短、每年窩數、每窩仔數、幼鼠性成熟的年齡、當年出生的幼鼠是否參加繁殖、母鼠產仔以后是否能緊接著再受孕、種群中死胎的比例、種群的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等。一般來說,壽命長的動物出生力弱,壽命短的出生力強。出生率與種群密度有一定關系。在一定空間條件下,種群密度越高、居住越擁擠,個體所需的條件(食物、巢穴)就越難以保證,隨之生殖力下降。
自然生態環境對出生率的影響有:
(1)食物條件是影響動物繁殖強度的重要因素。食物豐富,且營養價值高,鼠類繁殖開始早,進入繁殖期的比例也高,種群數量會明顯升高。即出生率也高。
(2)食物中水份的含量對鼠類的繁殖力有明顯的影響。在實驗室條件下,只供給干飼料,普通田鼠的性活動周期就會受到抑制。
(3)溫度對鼠類的繁殖強度的影響。春季若天氣過冷,影響雄性精子的形成和雌性的排卵,能使多數鼠類繁殖推遲,并增加胚胎的死亡率。在干旱地區,夏季氣溫過高,也能抑制砂土鼠和田鼠的繁殖強度。
(4)光照對動物繁殖強度的影響。秋季或冬季,人為地增加日照時間,可以加速鼠類的性成熟,縮短懷孕期,從而提高繁殖力。飼養田鼠每日光照15h比每日光照9h的,產仔窩數多3倍,胎仔數多6倍。
(5)不同地理區域對鼠類繁殖也有影響。棲息在不同生境的鼠類,由于小氣候和食物條件的不同,其繁殖力有很大差別。
2.死亡率是指單位時間內種群總數中的個體死亡數所占的百分比,它是整個種群的平均死亡力指標。鼠類個體在不受意外災害條件下能活到的年齡為"生理壽命"。種群沒有生理壽命,只有平均壽命,即"生態壽命"。生態壽命要比生理壽命短,在自然條件下真正活到生理壽命的鼠類幾乎沒有。
造成死亡的原因:①活到生理壽命而老死;②食物不足,饑餓而死;③各種疾病致死;④天敵的侵害;⑤不良氣候如嚴寒、酷暑、水災、火災、冰凍和暴雨等引起的死亡;⑥其他偶然性的死亡。
鼠類幼體在獨立生活之后的頭1~2個月內死亡率可達60%~70%。尤其是在分居和遷移期死亡率最高。哺乳期有巢穴的死亡率較低。因此,小型鼠類平均年齡只有2~5個月,最大的可達9~5個月,即在一年之內就完全更新。有少數個體也能活到二年,在繁殖季節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冬季,雌性死亡率較高,雌雄比例逐漸恢復到1;1。
3.遷移遷移在特殊情況下,可對種群數量產生明顯影響,向種群棲息地大批遷人,可使數量增長;大批遷出則使數量減少。通常,種群繁殖過旺引起遷出的情況較多,同期性地遷出遷入在某些鼠種在存在。
長距離大量遷移僅在少數鼠種中見到,如歐洲的旅鼠。此類遷移一般出現在高緯度地區食物嚴重缺乏時,我國尚無報告。
較常見的短程遷移見于農村的家鼠,隨氣候和作物遷出遷人,距離不長,數量不多,但流行病學意義并不和距離、數量相稱。近年來,隨著城市建筑的發展,在成片改造舊城區時,拆毀舊房迫使家鼠向四周擴散,周邊地區鼠密度大幅度突然上升,為害嚴重。
農田區的野鼠,常隨作物的生長而有短距離的分散或集中,或集中到喜食作物周圍。草原和荒漠地區的野鼠有時遷到避風向陽的坡地,越冬或冬眠。
上述許多情況,個體的遷移并未越出本種群的棲息地,只是在大范圍內重新分布而已。這些遷移方向不定,路線不定,往目標集中的傾向雖能看出,但數量不大。
4.其他限制因素鼠類的這些種群動力又受到自然環境、天敵殘食和種內斗爭三種限制因素的作用。在鼠害防制工作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限制因素的作用。
(1)自然環境主要包括食物來源、水和隱蔽筑巢條件等動物生存的必要條件。這些條件在環境中的多少及分布,直接影響著一個地區鼠類的數量,這稱之為種群容納量。
在城市家棲鼠類的主要食物來源是貯存的食物和生活垃圾。在農村除此之外還有地里生長的農作物。糧食、食品和飼料加工廠和倉庫鼠類的食源最豐富。這些場所糧食、食品和飼料貯存的方法是鼠患存在與否和危害嚴重程度的關鍵。垃圾是城市鼠類主要的食物來源。垃圾不僅為鼠類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而且也滿足其對水的要求。
城市有許多鼠類隱蔽的場所,例如破舊的建筑物和下水系統。一些新建筑物中的夾墻、暗道、各種生活設施的管道、溝渠、河岸、墻間的空隙、籬笆邊、道路的兩旁以及堆積各種建材和貨物的場地等都有鼠類隱藏和筑巢的場所。
棲息地中食物、水源和隱蔽場所等生態條件的布局,對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和分布的影響較大。當這些條件的結合呈小方塊的布局時,最有利于種群的生長。野生動物也可以說是生態邊緣的物種。因為野生動物,特別是鼠類,一般都是生活在不同類型植被和環境之間的邊緣地帶,而不是在這些植被的中心。野生動物分布集中在兩種或多種類型植被邊緣的這種傾向,稱之為邊緣效應。在鼠類的防制工作中要注意減少環境中的邊緣效應。例如減少農田的田埂,改高田埂為小田埂,破壞隱蔽場所,可能有效地控制農田的鼠害。同樣用水泥抹平禽畜飼養場所的縫隙,使之沒有隱藏營巢的條件,即使有豐富的食源,鼠類也是無法生存的。
(2)天敵殘食和疾病是鼠類死亡的主要原因。自然界許多小型食肉獸和猛禽,如鼬、狐、鷹、隼和貓頭鷹等,每年要捕食相當數量的田間野鼠,對鼠類種群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但作用不明顯,不能解決鼠害的問題。貓、狗作為家棲鼠類天敵的作用不明顯,據研究,在城市養貓戶和不養貓戶之間鼠密度沒有明顯的差別。許多鼠類的致病微生物,如沙門氏菌屬的細菌在鼠類種群中引起非常嚴重的獸疫流行,可使大批鼠類死亡。但使用此類致病微生物滅鼠,會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不安全,而且效果有限。
(3)種內斗爭動物種內斗爭的激烈程度遠勝過種間斗爭。物種的最大敵人是同種而不是異種的動物。隨著種群數量的增加,個體間對食物、水和生活空間等基本生存條件的競爭日益劇烈,個體間爭斗的加劇導致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
發現四害找深圳殺蟲公司---深圳消衛生物防治有限公司---深圳專門的殺蟲公司!深圳殺蟲公司十多年蟲害風險管理,你身邊的蟲害管理專家,除蟲公司專業消殺滅四害公司,讓你的周圍沒有任何四害。免費咨詢:13530301701 徐工